碧洞古廟位於寧平市郊,建於十世界的丁、黎朝時期,有南天第二洞之稱。
碧洞寺隨著山路一路往上,分為下廟、中廟、上廟三間廟宇。
剛聽到碧洞寺和碧洞古廟,以為是同樣的地方,不同的稱呼而已。
後來才知道原來二者是指不同的地方。
經過建於荷花田中央的石板路,我們來到碧洞寺第一座山門,山門上提的寺名是「碧寺崗」。
門樓牌坊二側都是石刻華文對聯,可見當時黎氏王朝受漢化程度極深。
這次來到北越旅行一路上參觀的廟宇到處可見中文的寺名及對聯,而不是使用越南文字,讓我相當好奇到底是什麼緣由。
後來得知有些廟宇由於當時興建廟宇的越南王朝受漢化很深,才會留下許多漢文的歷史痕跡。
部分的廟宇是早期來到越南發展的漢人在有所成就後,一群同鄉們就募款興建和故鄉相似的廟宇,讓同為在異地打拼的人有個心靈慰藉的地方。
碧洞寺主要供俸佛祖與觀世音菩薩。
下廟前方的石獅子,造型是仿中式,又有著越南獨特的味道。
石獅子旁邊是越南的石龍,在歷史的洪流中,龍身已是布滿風化斑駁的痕跡。
碧洞寺的下廟,全廟皆是以木料卡準接合,可見當時的建築工藝之成熟。
下廟外觀樸素典雅,梁柱上可見細膩的木工雕飾。
在廟宇旁邊是供奉越南聖僧的舍利塔。
下廟的魚鱗屋頂及屋簷上的木雕,顯得格外典雅動人。
在下廟短暫的停留,緊接著由下廟的左後方的石梯前往中廟。沿著曲折陡峭的石梯緩緩地步行而上。
石梯旁邊是山壁,但是另一邊卻沒有扶手,步行的時候需要特別的小心。
當時來到碧洞寺已是將近黃昏的時候,當陽光透過樹縫照射在岩壁上,映射出點點紅光。
綠樹、岩壁及陽光相互輝印,編織出一幅動人的交響樂。
沿著石梯步行,沒有多久的時間就抵達中廟了。中廟為供奉佛祖的大雄寶殿。
中廟的屋脊上有著一塊龍頭石碑。
而在停留拍照的這段時間,看到2~3個外國旅客,也來到中廟前入境隨俗的雙手合十參拜。
進入大雄寶殿後方的石灰岩洞,石梯的盡頭就是著名的碧洞古廟。
因洞中只有微弱的光線,為了安全起見,大家紛紛開啟手機的手電筒照明。
石梯的盡頭首先就看到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古鐘,就懸掛在碧洞的上方。
前方中庭式建築就是碧洞古廟。碧洞古廟的佛像是以黑色大理石雕刻而成,更顯彌足珍貴。
要不是回台灣有查一下碧洞寺和碧洞古廟的相關資料,才知道這座中庭式建築就是有著千年歷史的碧洞古廟。
和我們一般認知的廟宇樣貌有著很大的落差。
當時我們參觀完陸龍灣,再去喝椰子水。來到碧洞寺已經相近下午四點了,接下來行程還有候鳥生態區要去。
導遊可能怕時間不夠,就沒有停下來做介紹,導致我們有眼不識泰山。
好險當時還有拍攝這一張日後可供回憶的照片。
拜別碧洞古廟,沿著石梯登高走底,一路穿過碧洞古廟所在的石灰岩洞,洞外即是上廟的所在。
上廟是三間廟宇中規模最小,建築結構也是最單純的。屋脊上和中廟一樣有著龍頭石碑。
上廟左右有奉祀山神及土地公。
站在上廟的制高點,遠眺前方綿綿山脈,視野豁然開朗。在我感受著寧平鄉村寧靜的同時,導遊已經開始招呼我們返回原路準備前往侯鳥生態園區。
結束走馬看花的碧洞古廟,驅車前往候鳥生態區,GO。
留言列表